距离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取消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一场提前透支明年销量的涨价大战已经开始。
简单来说,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10多年了,现在即将成为历史。多部委发布的《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》中提到,12月31日终止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,此后上牌的车辆不再补贴。
得益于东风取消补贴,多家车企宣布从明年起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。其中,比亚迪、吉利、上汽通用五菱、东风EV新能源、Skycar等车企,在其官方调价声明中,不仅提到了新能源补贴政策,还提到了受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的影响。那么这是真的吗?
动力电池方面,近年来,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飙升。目前均价较2019年底上涨14倍,镍钴价格持续上涨,将反馈到终端车涨价。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,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不利影响,不少车企反映“深受其害”。除了车辆成本增加,还带来了交付进度慢等问题。
那么,真的是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导致的供应短缺吗?事实上,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,动力电池的赛道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。今年以来,许多电池制造商,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、比亚迪、AVIC锂业、郭萱高科、富能等。,纷纷加快布局速度,宣布扩大生产。据高技术产业研究院预测,2022年国内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过650GWh,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480GWh,明年这一数字有望增至800GWh,比目前动力电池的装载量多几倍。(数据来源:高技术产业研究院《202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》)
从以上来看,其实动力电池的供应明显可以满足目前的装载量需求。那么为什么价格还是越来越高,而且会影响车企的车辆成本和交车进度呢?有分析称,原因在于逃序,即劣质产能居多,但优质产能仍然不足。
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,动力电池赛道上“竞争者”众多。但是竞争对手太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水平参差不齐,鱼龙混杂,质量问题难。劣质产品由于质量问题很难被采用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能和资源的浪费。盲目扩张的结果是对上游资源的争夺,不正当竞争和囤积居奇等。原材料只有车企竞争后才能吸收,价格自然。
此外,动力电池的形式有三元锂、磷酸亚铁锂、方形、圆柱形、软包等。,而且型号众多,难以统一,会进一步摊薄产能。所以可以看出,即使动力电池出货量很高,但是高品质电池的厂商还是供不应求。在局的亿纬锂能董事长刘进表示,质量高、成本优势大的电池产品不会过剩。
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论坛上提到“缺芯贵电”的情况,认为电池价格的上涨远大于技术进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,成本的增加需要企业自己消化。他建议打击国内外个别企业囤积和炒作原料的行为,整顿电池行业乱象。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,他就职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,SAIC董事长陈宏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,价值链中下游的所有企业,如
即便如此,未来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隐患已经凸显。许多优质电力制造商不断提高其产能规划目标。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,仅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规划产能就达到了839GWh,中创新航等二线厂商的规划产能从360GWh提升到500GWh。未来动力电池的交付和供应缺口会越来越大。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冬冬表示,明年中国本土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降低,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,电池供应将出现过剩。
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赚钱难。即便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76.88亿元,净利润93.11亿元,但最终受益的还是销量的增长。得益于规模带来的成本降低,单车的利润依然有限,而像韦小立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依然亏损越来越多,而有强大靠山的广汽爱安、长安新能源依然亏损更多。所以,没有补贴和动力电池的外衣,有什么可以作为涨价的理由?如果不能解决亏损,实现真正的盈利,加上源源不断的投入和支出,他们面前的路会越走越窄。涨价这个烂字恐怕到时候也只是杯水车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