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汽20年新能源:首发有优势,中场必须提速

“新能源汽车不仅成为国内汽车市场强劲的新增长点,也是‘中国制造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张靓丽名片。”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在“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”主论坛上表示。

曾几何时,公众对SAIC最直观的印象是“中国体量最大”。作为中国的“车企之王”,SAIC旗下的上汽大众和SAIC通用曾在中国前三大车企中占据两席。

然而,截至11月29日15时,SAIC市值仅为1726亿元,不及比亚迪7232亿元市值的四分之一。同期长城汽车市值接近2679亿元。

上汽20年新能源:首发有优势,中场必须提速
来源:百度

那么,曾经的“王者”为什么会被资本市场抛弃呢?立命研究所试图通过系统整理SAIC的“新能源过去”来寻找答案。

01

“中国第一”的先发优势

事实上,SAIC的新能源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,是国内第一家全面实施“纯电、插电、燃料电池”三大技术路线的企业。

那一年,SAIC和同济大学实施了国家863计划的燃料电池研发项目。

此后,从2002年到2005年,先后完成了第一辆燃料电池汽车和第二代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工作——“超越1号”和“超越2号”。到2005年底,SAIC已经成功开发了8辆新能源样车,其中超级电容公交车和二甲醚公交车已经在上海公交线路上运行。

2006年2月,SAIC召开全面创新誓师大会,正式强调发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战略。

但当时其发展自主品牌的申请未获国家发改委批准,“借壳罗孚”失败。因此,只获得了罗孚部分技术的SAIC不得不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创造荣威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南汽在收购罗孚的交易中击败了SAIC,但这次收购极大地伤害了它的活力。于是,2007年12月,SAIC-南汽正式“合作”——SAIC先后接手南汽业务,将名爵品牌收归旗下,并于2009年成立自主品牌宝骏。

品牌独立成立后,SAIC在誓师大会上放出的“豪言壮语”早已完成一半,剩下的就是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。

2009年5月,SAIC在加快新能源汽车建设誓师大会上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化的发展目标。其中包括:2010年自主品牌混动车上市;2012年,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市,采取了成立领导小组、强化领导责任等具体措施。SAIC新能源发展战略逐渐清晰…

2011年10月20日,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正式上市。虽然上市时间比计划晚了一点,但荣威750凭借百公里油耗7.8L、百公里加速时间10.9秒、车内空间宽敞等特点,获得了不少“关注”。但由于其23.68万的起步价在当时并不具备“竞争力”,累计销量不足2000辆。

除了混合动力,SAIC的纯电动脚步也在前进。

2012年11月,SAIC首款纯电动汽车荣威E50正式上市。据悉,该车型是SAIC历时三年自主研发的微型纯电动汽车。它采用磷酸铁锂电池,匀速测试条件下最大续航里程180km,百公里加速时间14.6秒,电池总能量18kWh。拥有快充和慢充两种充电模式,发布价格为23.49万元。

但是,和混动一样,E50的销量也是“差”的。公开资料显示,虽然中间几经改动,但荣威E50的总销量最高时仍只有几百辆,目前已经停售。Tachuku认为,E50销量“捉襟见肘”的主要原因,除了定价过高之外,还在于当时市场和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仍然较低。

当然,荣威750和E50的出现对SAIC来说并不是“无用”的。它们也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SAIC拥有的新能源汽车量产能力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无疑是SAIC发展自主品牌、布局新能源赛道的“小成绩”。

 

02

多元化曾经引领潮流。

 

小有成就之后,SAIC开始在“新现代化”战略的基础上向前迈进。

2014年,SAIC在中国率先提出面向未来的汽车产业“新四化”(机动化、智能网联、共享化、国际化)发展趋势。

从那以后,到2019年,SAIC在车型“更新”方面做出了许多大动作。2015年,国内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b级车荣威E950、全球首款互联网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荣威eRX5、纯电动版荣威eRX5上市,2018年智能电动SUV荣威MARVEL X上市,2019年插电式混合动力MG eHS上市。由于型号众多,定价也略显参差不齐。2017年至2019年,SAIC多次闯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前十甚至前五。

同时,和同龄人比较会让一切具体化。无论是2017年荣威eRX5纯电动版成为唯一销量过万的纯电动汽车,比亚迪宋EV仅4000辆左右的“先决”优势,还是2018年新能源基地落户,韦小立等造车新势力也只是在2018年才逐一进入量产“领先”阶段。就连如今的“电动大王”特斯拉Model 3也是2019年才在中国首发。

数据显示:2019年全年,SAIC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8万辆,同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降至21.9万辆,两者差距迅速缩小。这无疑给了SAIC继续进军新能源市场的信心和勇气。

在有利条件下,SAIC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,开始向高端轨道“挺进”。

2020年5月,荣威正式推出其中高端品牌——荣威R,同时,基于漫威X打造的智能纯电动SUV漫威R也于当年正式上市。或许是荣威“性价比”的品牌形象太深入人心,新能源补贴进入衰退期。漫威R上市后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,甚至改名为在欧洲上市的MG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R品牌发布的同一个月,8.38万~ 8.98万元的五菱荣耀纯电动版和2.88万元的五菱洪光MINI EV也相继出现。

因此,2020年SAIC新能源的整体销量将继续保持领先。数据:2020年公司将销售新能源汽车32万辆,同比增长73.4%。其中,售价2.88万元的五菱洪光MINI EV上市半年仅售出12.8万辆;同期,比亚迪销售了18.97万辆新能源汽车。

 

03

新能源趋势冲击高端。

 
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掀起了一股科技浪潮。在配套政策不断出台、核心技术不断突破、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,销量呈现井喷之势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看到特斯拉、蔚来、理想、小鹏、比亚迪等汽车厂商在汽车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。

另一方面,SAIC凭借五菱洪光MINI EV等车型赢得了不少中低端市场份额,但高端市场“疲软”,一直没有推出“拳头”产品。

来源:SAIC官网

或许荣威新能源车高端失败的教训太“惨烈”了。2020年5月,SAIC独立成立荣威R品牌,作为高端纯电动车品牌——樊菲汽车,并推出樊菲ER6和樊菲漫威R;;同年12月,SAIC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了全新的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智极汽车,并推出智极L7。

来源:SAIC官网

然而智基L7的开局并没有想象中的好。不仅因为疫情延迟发货两个月,还爆发了“权利门”事件。据悉,今年5月,102名车主发起维权,投诉“权益被超越,稀缺座位不稀缺”、“电池容量与工信部注册不符”等五大问题。

官方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10月,智造汽车累计销量仅为860辆,较9月千余辆的销量进一步下滑。尽管智机L7仍处于销量爬坡阶段,但这样一个“尴尬”的开局,注定是SAIC始料不及的。

除了L7,智机汽车的第二款车型——智机LS7预计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上市。这意味着,短时间内,智极这个品牌可能无法帮助SAIC走上新能源市场的高端轨道。

此外,独立于R品牌的樊菲汽车在高端市场也表现平平。9月正式上市的R7,10月仅售出119辆。

从投保人数统计来看,今年1-9月,樊菲汽车累计销量刚刚突破1万辆,月均销量在1000辆左右。同期比亚迪销量已经突破百万辆,特斯拉突破30万辆,爱安突破15万辆,韦小立销量都在8万辆以上。

从单个销售数据来看,今年上半年,SAIC销售新能源汽车39.3万辆,其中五菱洪光MINI EV销售超过22万辆。财报信息显示,2022年上半年,上汽通用五菱总营收达到329.67亿元,但利润只有3.51亿元,利润空间确实有限。

 

综上所述,在新能源下半场智能竞争的背景下,SAIC在高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随着高端市场竞争的加剧,不仅前期需要巨额投入,SAIC想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难。

来源:SAIC官网

04

“大象”转身做了难做的事。

 

如今由于疫情反复,供应链瓶颈,原材料价格上涨,整体车市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。

显然,SAIC在其中扮演了一个“令人担忧”的角色。毕竟自主品牌的布局已经渐渐失去了动力。

然而,SAIC曾表示,“公司目前计划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超过270万辆。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和市场需求变化,积极应对并做出调整,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。”换句话说,SAIC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努力。

诚然,SAIC仍处于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期。“‘大象’转过身,不择手段”。好在SAIC知道“顺势而为,尽快转型破局”的关键。在这里,让我们给SAIC一些时间。

(0)
上一篇 2022年 12月 5日 上午9:53
下一篇 2022年 12月 6日 上午10:07

猜你喜欢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