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尾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回应近期降薪传闻。他说:“裁员降薪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,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。”同时,此举也是为了提醒所有管理层和员工,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效率和竞争力,而不是持续的融资。沈晖的回应不仅证实了降薪确实发生的事实,也揭示了造车新势力的困境:因为资本的暴涨,也被资本蚕食。
马江本谋生,造车。新生力量奋力“过冬”
11月21日,一封名为《携手共克时艰》的威马汽车内部沟通信在网上流出。这是为了应对财政压力。公司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,包括高管和员工降薪、拖欠工资、取消奖金、停发公车补贴等。
降低运营成本:威马员工薪资降超30%
回顾威马汽车7年的创业之路,既有接地气的产品定位,也有经验丰富的掌舵人。短短几年间,两座自建工厂如雨后春笋,621家经销商门店投入运营,还吸引了超过350亿元的融资规模。相比同期涌现的新生力量,威马汽车看起来更“靠谱”。
2018年,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EX5正式上市,当年销量突破3000辆;2019年威马年销量过万,在新势力中仅次于蔚来汽车,之后急转直下。2020年跌出第一梯队,2021年跌至第五,比排名第四的哪吒汽车少2.5万辆。从今年1-10月的数据来看,威马的排名还会继续下滑。
从曾经备受追捧的“优等生”,到与员工共克时艰的“困难户”,仅过去三年,威马累计亏损174.35亿元,其R&D投资从营收的50.7%降至20.7%。随着整个行业的寒冬,威马最终不得不采取最简单直接的措施——降薪、裁员、关店。
马江本谋生,造车。新生力量奋力“过冬”
魏玛的现状也反映了新生力量的艰难处境。
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,今年二季度三家公司“韦小立”营收均有所增长,但仍未盈利。蔚来汽车二季度净亏损27.57亿元,同比增长369.6%;Xpeng Motors净亏损27.09亿元,同比增长126.1%;李净亏损6.41亿元,同比增长172.2%。
股价方面,截至11月30日,Xpeng Motors股价已从年初的197港元/股跌至30港元/股,跌幅达85%;蔚来汽车和李的股价也从今年193港元的高点下跌了一半。
沈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:“靠亏损构筑销售壁垒的模式已经不具备竞争力,新能源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回归商业本质,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和可持续发展。”事实上,各种新生力量也在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。
马江本谋生,造车。新生力量奋力“过冬”
11月初,Xpeng Motors着手进行深入的组织架构调整,被外界猜测与G9在小鹏上市不成功、月销量持续下滑有关。此前,Xpeng Motors也被曝出应届毕业生毁约。当时官方回应是一些岗位调整和性能优化导致的。
爱知汽车也于近期完成了今年第三次管理层人事调整;10月底完成交割的恒大被曝出裁员消息。作为恒大目前唯一运营的整车制造工厂,天津工厂计划裁员60%…
此刻,新生力量如履薄冰。“卖一辆车赔一辆车”的窟窿,之前堵不住,之后“觉醒”的传统车企会稳步出击。强大的R&D团队、生产线和供应链体系是新势力望尘莫及的。
沈晖曾在不止一次的采访中说过,创业就像一场马拉松,魏玛想成为一名长跑运动员。不知道魏玛能不能做到,但是这句话可以分享给新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