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近日国内多家主流车企,包括一汽、北汽、东风、广汽、吉利、上汽、长安、长城、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、特斯拉等在内,联合签订了一份《承诺书》。这份承诺书提到了关键的一点,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,“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”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换而言之,16家主流车企相当于成立了价格同盟,即不得随意降价,不得随意打价格战。那么问题来了,“非正常价格”该如何界定?汽车在短时间内不会再降价了吗?不打价格战,最后的赢家到底是谁?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不降价?可能性不大

众所周知,今年年初价格战就打得轰轰烈烈,尤其是东风雪铁龙开“卷”之后,降幅5、6万元的车型比比皆是,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购车热潮。不过,各大车企饱受价格战之苦,虽然销量有所回暖,但整体利润大幅降低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卖一台亏一台成常态,不少车企也扛不住了,开始玩明降暗升的游戏。据轱辘哥了解,部分车型虽然有较大幅度的降价,但很多都是库存车,借着降价的名义在清库存。还有部分新车型降价的同时也减少了配置,只为拉低购车门槛。

价格战愈演愈烈,所谓的赢家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。在此背景下,如果车企们联合起来不降价,确实是一种自我保护。不过,汽车市场终归是自由交易的,这种没有法律层面约束力的承诺,相信车企们很难严格遵守。只有部分直营的汽车品牌,如蔚来、小鹏、特斯拉等,可以有效地把控终端的销售价格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但即便大部分车企能够做到不大幅度官降,各地的经销商为了提升销量也会采取一定的降价措施,明里暗里给予其它优惠政策。另外,各大车企的造车成本不同,利润多少也决定了议价的空间,所谓的“非正常价格”很难界定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大众、特斯拉带头降价,小鹏等“边缘”品牌定价谨慎

虽然上汽也在所谓的“价格同盟”之内,但上汽大众刚刚发布了最新的降价消息。上汽大众表示,旗下纯电动小车大众ID.3的起售价降低至12.59万元,相比此前的官方起售价16.2888万元,足足降低了近4万元。  
虽然官方发布的消息是限量销售7000辆,并且限时在7月内购买,但也能看出上汽大众真的“急”了,未来不排除还有更多的降价空间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包括风头正劲,造车利润较高的特斯拉,也在7月1日开启了新一轮的降价。特斯拉表示,购买全新Model S、Model X可以享受3.5-4.5万元的优惠,其中Model S的起售价降低至77.39万元,Model X的起售价降低至98.89万元。虽然是高端车型降价,对整体的销量提升不会有太大的效果,不过特斯拉的降价行为对市场仍有刺激作用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回顾6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,比亚迪继续强势领先,其它车企的竞争愈加白热化。广汽埃安的销量仅次于比亚迪,为4.5万辆。理想汽车高歌猛进,月销量首次破3万辆,在造车新势力中表现最优异。

当第一梯队的车企销量大幅领先,排在后面的零跑、哪吒、蔚来、极氪、小鹏等更加着急了。比如刚刚上市的小鹏G6,不但定价相比小鹏G9上市时更具诚意,而且新车的竞争力十分强劲。从产品层面,小鹏G6拥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、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等,最长续航755公里,零百加速3.9秒,售价却只是20.99万起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关注价格,更要关注产品力

很多车企都没有意识到,销量下滑不是因为售价太高,而是产品力落后。降价只能挽救一时的销量,从长远看,还是要从核心竞争力下手,这样才能和其它车企拉开距离。

就以纯电动汽车为例,不少合资车企依旧保持高售价姿态,没有正视旗下车型在智能化配置和续航里程均不如自主车型的现实,甚至还有部分车型继续油改电策略,想要糊弄消费者。

当然,还有部分车企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。纵观今年推出的自主新能源车型,不但高举油电同价大旗,在技术层面和配置层面也更加用心。比如坦克500 Hi4-T的起售价与燃油版相同,越野超级混动架构把新车的性能进一步放大,全面增强越野实力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腾势N7同样是做足准备而来,标配比亚迪自研云辇-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,诸多在其它车型顶配版本才有的配置都进行了标配,提升了整体的产品竞争力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,车企除了卷配置、卷续航里程、卷动力性能外,电池安全、充电速度、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等也在逐步拉大竞争距离。比如小鹏G6搭载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与全系标配的3C电芯,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,对于实际用车很有帮助,也增加了新车的吸引力。

行业关注:车企抱团不降价,可能吗?

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,倒下的车企越来越多,而当降价成为生存的唯一手段,距离车企被淘汰也不远了。所谓的“价格同盟”大概率只是握手言和的表面动作,敢于打价格战的才是最终的赢家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 7月 9日 下午8:34
下一篇 2023年 7月 9日 下午8:35

猜你喜欢